• 要闻推荐
精灵之约│“暗访夜精灵”:满身诗意的萤火虫
发布时间:2018-08-08          浏览量:8817          字体:【

“萤火虫萤火虫慢慢飞,夏夜里夏夜里风轻吹,怕黑的孩子安心睡吧,让萤火虫给你一点光”。六七月夏夜的上海植物园,总能见到点点萤火,萦绕夜空,宛如梦境虽然不多,但毕竟是有。而到了八月,萤火虫已十分逐渐稀少,让我们在古诗词中回味一下飞舞在千年时光中的萤火吧!

上海植物园内的流萤飞舞.jpg

萤火虫是环境指示物种。城市里的光污染、水污染等正在导致萤火虫的消失。而人们对萤火虫的喜爱让它成为一种被买卖的商品,疯狂的买卖导致原产地的萤火虫也在大量消亡。

古人比我们幸运,不必去买卖萤火虫,不必长途跋涉去原产地赏萤。流萤飞舞在他们的夏夜里,甚至还能收集来“囊萤夜读”,在那一首首古诗词中,光之精灵永远在一明一灭,带着满身的诗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


《月令·季夏》中说:“腐草为萤”,腐草此时得暑热之气,故为萤,到秋而天沈(沉)阴数雨,萤火夜飞之时也。萤火虫在夏季多在水边或阴暗潮湿之地产卵,幼虫人土化蛹,次年春变成虫。受知识所限,古人误以为萤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并由“腐草为萤、物坏出虫”引申出家败园破之事与感伤怀优之情。

受草腐化萤说法的影响,古代不少诗人曾在诗词中写到这一点。

晋朝的傅咸《萤火赋》有名句:“哀斯火之烟灭兮,近腐草而化生。”

南朝梁诗人沈旋诗句:“火中变腐草,明灭靡恒调。”

唐骆宾王《萤火赋》云:“感秋夕之殷忧,渐宵行之熠难。熠难飞兮绝复连,殷优积兮明自煎。见流光之不息,枪惊魂之屡迁。”

唐杜甫诗句:“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唐韦应物诗句:“时节变衰草,物色近新秋。”

唐刘禹锡诗句:“汉陵秦苑遥苍苍,陈根腐叶秋萤光。”

唐李商隐诗句:“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宋朝的诗人真山民有诗句:“微踪一腐草,霜重不禁秋。”

点点萤光 张栋摄.jpg

而《辞海》中对萤火虫有正确而简要的解释:昆虫纲,鞘翅目,萤科。体小型或中型,一般细长而扁平,⋯⋯腹部末端下方有发光器。发光的机理是由于呼吸时使称为“萤光素”的发光物质氧化所致。夜间活动。

对于萤火虫发光这一现象,吟咏的诗词很多。

《咏萤》

南朝萧绎

本将秋草并,

今与夕风轻。

腾空类星陨,

拂树若生花。

屏疑神火照,

帘似夜珠明。

逢君拾光彩,

不吝此生轻。

诗人通过“类星陨”、“若生花”、“疑神火”、“似夜珠”四个生动的比喻,把萤火虫发光的特点鲜明地凸现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萤火虫的喜爱之情。

草丛里那一点微弱的萤光 张栋摄.jpg

《咏萤》

南唐虞世

的历流光小,

飘摇若翅轻。

恐畏无人识,

独自暗中明。

诗的前两句,形容萤火之小,萤翅之轻;后两句议论,表明萤火虫不甘默默无闻,独自在暗夜发光,以昭示自己的存在。诗人虽然没有揭示寓意,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昆虫2-黄脉翅萤.JPG

《咏萤火》

唐李白

雨打灯难灭,

风吹色更明。

若非天上去,

定作月边星。

若非知道这是诗仙李白的诗,上植君还以为是一个谜语呢,当然谜底就是萤火虫。萤光与星光同样微弱,只是萤火虫会有做“月边星”的大志吗?小小的一首咏物诗,也让李白写得那么大气,充满比喻、夸张、想象之美。

夜游踩点发现的黄脉翅萤(萤火虫).jpg

《咏萤》

唐李嘉佑

映水光难定,

凌虚体自轻。

夜风吹不灭,

秋霉洗还明。

向烛仍分焰,

投书更有情。

扰将流乱影,

来此傍梅楹。

萤火虫有发光器,自身可以发光,阴冷的夜风都不能把它熄灭。虽然这光芒微弱昏暗,但在暗夜里仍带给人光明、温暖和希望。萤火虫似乎还要为诗人的阅读传光送亮,提供照明。诗人对萤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黄脉翅萤_1 周寅摄.jpg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的。失意宫女深居宫中的孤独生活和寂寞怅惘的情绪在萤火的映照下,历历在目。不过我总愿相信这诗里写的不过是一位调皮的少女扑萤消遣而已。

萤光轨迹 张栋摄.jpg

萤火虫那星星点点的微光,从古至今都为人所喜爱。以上只是略举了几首而已。在众多诗词中,萤火虫不仅以其发光的特点入诗,更承载了自身以外的丰富的内涵,它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意蕴,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被世代文人发扬光大。

在这个夏夜,萤火虫曾在上海植物园中明灭飞舞。虽然“暗访夜精灵”不是以观萤为主的活动,但在活动会带小朋友去萤火虫出没的区域寻找、观察。如果足够幸运,在八月,我们还可能会看到萤火虫。但是不要报太大的希望哦!

“精灵之约 暗访夜精灵”火热进行中,赶紧加入我们吧!

上海植物园——城市绿肺、健康旅游圣地,动植物精灵们在这里与您相约,欢迎您的到来。

“精灵之约 暗访夜精灵-上海植物园大型系列公益科普活动”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8dz2312200)。

文:赵莺莺 图:资料图 审核:朱筱靓 编辑:谢臻阳


新闻动态
  • |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上海植物园    地址:上海市龙吴路1111号    电话:8621-54363369
技术支持:上海创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264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