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内动态
上海植物园鸟类调查年报
发布时间:2023-11-19          浏览量:9047          字体:【

伴着冬候鸟的到来,上海植物园区域内2023年度的鸟类多样性调查监测工作也将接近尾声。这一年,在调查员们不畏严寒酷暑、走遍植物园每一寸土地的监测下,不仅野生鸟类多样性数据可观,共监测到79种,更是观察到上海植物园之前未有记录的鸟种,喜获“加新”的新纪录统计共有5种野生鸟类。

WPS图片-修改尺寸.jpg

鸟类监测中,春秋两季的候鸟迁徙季值得特别关注,新纪录的发现大概率在此时,它们或飞经植物园上空,或停歇休息片刻,或小住几日果腹后再迁飞。在植物园区域内观察到的“上植新纪录鸟种”有林雕,发冠卷尾,小灰山椒鸟,红尾歌鸲及栗耳短脚鹎。


林雕.jpg

林雕,英文名:Black Eagle,学名:Ictinaetus malaiensis,是鹰形目鹰科林雕属的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长可达75cm,属于中型猛禽,身体黑褐色,黄色的喙和脚十分显眼,飞行时两翼的“手指”张开,非常霸气。

4月30日下午,林雕盘旋于植物园上空,本想捕获猎物美餐一顿,不想还未有所收获,就被红隼和喜鹊发现了,育雏期的它们异常彪悍,可顾不了孰强孰弱,红隼和喜鹊先后冲上高空,奋力驱赶林雕,奈何“强雕不压地头鸟”,林雕在周旋了一段时间后,实在不堪它们的轮番驱赶,只好离去。


小灰山椒鸟.jpg

小灰山椒鸟,英文名:Swinhoe's Minivet,学名:Pericrocotus cantonensis,是雀形目鹃鵙科山椒鸟属的鸟类。体型修长,体色主要有黑、灰、白三色,前额显白色,通常具醒目的白色翼斑。

5月1日劳动节当天,小灰山椒鸟悄悄来到植物园,隐匿在松柏园山坡下的密林中,不时飞出勘探一下周围环境,稍有风吹草动便又返回,几日后便不见踪迹。


红尾歌鸲1.jpg

红尾歌鸲,英文名:Rufous-tailed Robin,学名:Larvivora sibilans,是雀形目鹟科鸲鸟属的鸟类。体型较小,上体橄榄褐色,下体近白色,胸部为橄榄色扇贝形纹,棕色尾羽是标志性特征。

红尾歌鸲2.jpg

5月4日,一只红尾歌鸲飞至林木茂盛的母本园,在林下河边的石岸上寻觅食物,走走停停,非常机警。


发冠卷尾1.jpg

发冠卷尾,英文名:Hair-crested Drongo,学名:Dicrurus hottentottus,是雀形目卷尾科卷尾属的鸟类。身体呈具铜绿色金属光泽的蓝黑色,尾羽长分叉,外侧羽端钝并上翘,形如竖琴,又因雄鸟头部具细长的羽冠而得名。

发冠卷尾2.jpg

5月14日,北上繁殖的发冠卷尾途经上海地区,在植物园松柏园旁的枫杨树上停歇,在阵阵鸟鸣声中,它们不甘落寞,开始翘起标志性的尾羽,宛如舞者般张开双翼展示自己的优美身姿。


栗耳短脚鹎.jpg

栗耳短脚鹎,英文名:Brown-eared Bulbul,学名:Hypsipetes amaurotis,是雀形目鹎科短脚鹎属的鸟类。属体型较大的鹎类,整体显灰色,喉及胸部灰色带浅色纵纹,腹部偏白色,耳覆羽及颈侧栗色明显,也是栗耳名字由来。

栗耳短脚鹎1.jpg

10月23日,随着秋季的到来,两只栗耳短脚鹎来到植物园,树木茂密的母本园成为它们的落脚点,它们胆子比较大,虽有来来往往的游客,但不耽误它们在不远处的灌木上晒太阳,有时还要发出响亮的叫声证明它的存在。近日天气渐寒,它们反而更加活跃,跳跃在枝头取食金银木的果实。

除了上述上海植物园新纪录鸟种,夜鹰、蚁䴕、白喉矶鸫、仙八色鸫、棕脸鹟莺等比较罕见的鸟种也被一一记录。

上海植物园水系发达,每天都有大量水鸟前来捕食,随着北区的建设,各类坡岸、水生植物更为水鸟的栖息提供了良好场所,其中多年未监测到的金眶鸻、苍鹭、丘鹬、牛背鹭又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矶鹬、白腰草鹬被发现的概率增加,白鹭、夜鹭数量明显增加。

在上海植物园,每年都有“上海植物园野生鸟类名录”中未曾被记录的鸟种被监测,不断刷新记录,这得益于这里丰富的植物资源。上海植物园植物引种以长江中下游野生植物为主,并为城市绿化收集和筛选大量的园艺品种,目前共收集4500种,6000多个品种,为野生鸟类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居所。根据数据统计,植物园目前监测到的野生鸟类种类共计为153种,即将接近上海记录的三分之一。

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保育的基地,上海植物园将继续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文:郭江莉 特约摄影师:熊谦 鸟类调查员:高淑红、石在水、熊谦、郭江莉 审核:陈婷媛


新闻动态
  • |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上海植物园    地址:上海市龙吴路1111号    电话:8621-54363369
技术支持:上海创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264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