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报道
精灵之约│黄脉翅萤流光飞舞,上植生态保育初见成效
发布时间:2018-07-13          浏览量:3999          字体:【

萤火虫,挂灯笼,一闪一闪在夜空……,如此美丽梦幻的景象哪里可以看到呢?让我们来一场精灵之约,在上海植物园与它们约会吧。

在上海植物园里点灯的小主人是黄脉翅萤,是夜游的第一明星物种,深受暗访夜精灵活动参与者的喜爱,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植物园内随处可见它们的影踪,尤其在园区的蕨类园和草药园外道其数量多达数百只。参加活动的孩子们看到萤火虫时尤其兴奋,常常不由哼唱起萤火虫的歌曲。

上海野生分布的萤火虫种类有哪些?

目前在上海地区我们能看到的萤火虫有三种,让我们来一一认识它们。

黄脉翅萤

拉丁学名:Curtos costipennis

身体特征:体小型,体长约5-8mm,体橙黄色,头部、翅端及足黑色。复眼发达,腹部末端具发光器,雌雄均具翅。幼虫陆生,呈纺锤形,捕食性,多取食烟管螺等。

分布:上海植物园等市区公园、小区绿地。

黄脉翅萤是上海植物园内分布的唯一的一种萤火虫。市民在上海市区的公园、小区内欣赏到的萤火虫也是它。

条背萤

拉丁学名:Luciola substriata

身体特征:体中型,体长约10-30mm,体橙黄色,翅端、跗节及爪灰黑色。复眼发达,腹部末端具发光器,雌雄均具翅。幼虫水生,虫体扁,捕食性,取食水生生物。

分布:上海青浦、奉贤等湿地。

天目山雌光萤

拉丁学名:Rhagophthalmus tienmushanensis

身体特征:体小至中型,雄性体长约0.8-1mm,雌性体长约20mm。雌雄二型,雄性体黑色,具翅,无发光器,复眼极发达。雌性蛆状,无翅,腹部末端具发光器。雌虫有护幼行为。幼虫陆生,捕食性,多取食马陆等生物。

分布:奉贤。

为何萤火虫会出现在上海植物园?

都说萤火虫对环境要求特别高,为什么能在上海植物园分布呢?

上海植物园园区植被茂密,落叶层腐殖质深厚,各种蜗牛随处可见,为萤火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尤其蕨类园设有喷淋装置,空气湿度大,为萤火虫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不仅是萤火虫,为了给各种生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植物园每年都会根据需求配置相应植被,完善绿化,增加生境类型,营造并提升生物的栖息环境。

为了萤火虫的繁衍生息,上海植物园对其进行了积极地保育。植物园积极改善园内生态环境,本着“我若盛开、蝴蝶自来”的生态理念,打造兼顾园艺与生态并存的国内一流的植物园。随着环境的提高,物种多样性必定会随之增加。

外来萤火虫物种的引入保育需谨慎!

上海植物园内分布的黄脉翅萤是本地物种,个体数量、分布区域、观赏期都相对有限。作为深受小朋友欢迎的明星物种,上海植物园也曾被建议引入外来萤火虫物种,增加数量,延长观赏期。但是,牵涉到外来萤火虫物种的引入保育,园方认为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必须谨慎对待。

第一,引入“夜精灵”进行保育或许会对该物种的生存提供了一定保障,但因环境、生物因子的改变,或许会严重损害该物种,或因运输导致该物种大量死亡,加剧了该物种的减少。

第二,新物种的引入可能因为没有天敌制约而大量繁殖,威胁当地物种,造成当地物种的濒危,威胁到相应食物链、食物网,最终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

第三,新物种的引入可能因互相交配污染本底物种的基因,对物种和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

第四,如新物种在原栖息地并不濒危,数量较多且繁殖正常,更无需异地保育。所以更提倡提高生态环境,保育本底物种。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城乡环境进一步提高,萤火虫的数量逐年增多。很多居民小区和绿地开始发现萤火虫的身影。

文:郭江莉 图:蒋峰、赵莺莺、资料图 审核:赵莺莺 编辑:江寅


新闻动态
  • |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上海植物园    地址:上海市龙吴路1111号    电话:8621-54363369
技术支持:上海创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264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