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1 浏览量:285 字体:【
大 中 小】
2025年8月24日至26日,第九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讨会在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与东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联合承办,北京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会协办。上海植物园积极选派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会,与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全国百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前沿技术、数据治理与创新应用展开深入研讨。
紧扣“AI+数据”双轮驱动,引领生物多样性研究新范式
本届研讨会以“AI驱动下的生物多样性数据治理与应用”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公民科学等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深度融合。会议设8个专题分会场,涵盖植物、动物、微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与利用、人工智能信息挖掘、生物多样性数据平台构建、公民科学参与等多个热点方向。
北京大学王志恒教授分享了“植物大数据资源与大尺度格局”的研究进展,展示了如何利用宏观生态数据解析物种分布规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胡良霖正高级工程师探讨了“AI4S范式下我国生物多样性数据的治理路径”,强调数据标准化与伦理治理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马俊才研究员介绍了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的国际化平台建设与推广应用成果;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苏艳军研究员则通过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揭示了森林冠层结构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其生态效应。
上海植物园深入参与多项议题,积极汲取行业经验
上海植物园代表全程参与了多项核心议程,重点关注AI技术在植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在大会报告中,深入学习了关于“AI在生物多样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的方法创新,以及全球视角下中国植物大数据平台的发展与创新的实践案例;同时听取了多项植物标本数字化、物种编目与数据库建设的最新报告,包括上海辰山植物园、中科院植物所等单位的成果分享。
结合国家植物园使命,推动智慧植物园建设与生态科普创新
作为国家植物园体系的重要成员,上海植物园一直致力于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于物种保护、科研监测与科普教育中。此次研讨会不仅带来了前沿的技术动态和丰富的案例经验,也为上海植物园正在推进的“上海植物园活植物管理系统”“智慧监测系统”和“长叶榧和宝华玉兰综合保育”等项目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未来,上海植物园将进一步探索AI技术在植物标本图像识别、物种分布预测、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等方面的应用,积极构建集数据采集、管理、分析与共享于一体的智能植物保护平台,同时增强公众参与能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科学化、智能化和大众化。

文、图:顾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