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推荐
公园绿地游园留痕引各方关注,无痕公园研讨会在上海植物园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4-04-15          浏览量:5061          字体:【

  

领导致辞

无痕公园研讨会现场

朱虹霞副主任做报告

  2014年4月12日(周六),早上小雨过后的上海植物园空气格外清新,“老凤祥”2014上海花展主题活动之一的2014“无痕公园”上海研讨会如期在上海植物园拉开帷幕。此次研讨会由上海植物园主办,本地环保组织无痕生态工作室承办,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EFN项目提供资助,支持单位是上海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和国内著名的NGO自然之友。此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城市公园管理部门、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媒体、环保NGO、社区代表、学生社团以及游客代表近60位来宾参与。

  会议开场由会议主办方上海植物园党委书记郑生全致辞,郑书记简短回顾了上海植物园的历史和在推动公园“无痕”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同时对此次研讨会提出了具体期望,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能够凝聚公园与各方有识之士的理论实践,在研讨会后提出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无痕公园”计划,切实为解决城市公园的留痕问题带来有价值的成果,并表示上海植物园可以为这个计划提供社会各方参与的平台。

  研讨会的议题分为四个单元:包括城市公园面临的环境冲击问题,影响游客行为的策略,多方参与式的无痕管理实践和实践案例分组讨论。上午的嘉宾发言首先由来自上海公园管理事务中心的朱虹霞副主任作题为“上海城市公园游园管理探讨”的报告,呈现了上海公园管理现状、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倡导文明游园的策略。然后,无痕生态工作室李柯总监展示了公园游客留痕问题的前期调研成果和“无痕公园”计划的愿景。接下来的议题单元则由来自台湾希望青少年多元适性发展协会的秘书长郑廷斌先生、华师大旅游系的符全胜教授、同济大学建筑研究院的方家博士和资深媒体人洪崇恩先生分别从LNT(Leave No Trace)无痕环境运动、游客行为管理、景观设计和法规建设的多个维度,就如何影响和改善游客行为进行了脉络清晰的议题分享,为“无痕公园”的多方营建模式带来一幅层次丰富构架立体的未来图景。

  下午的议题把议题的重心转向实践的层面,由精神矍铄的银发族社区志愿者蒋福曾带来“爱绿护绿,彩虹心桥在行动”公园与社区合作实践的经验,从事水生态修复的社会企业家于建东先生抛出了优化城市公园水环境的它山之石,上海植物园修美玲老师分享的“上海植物园无痕管理实践”议题显示了公园专业策划人的风采,三位嘉宾共同为多方参与的“无痕公园”的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

  研讨会最后的分组讨论单元来宾化身为公园无痕解决方案的设计者,会场变成了一个气氛热烈的互动交流舞台,主办方以上海植物园为背景平台,安排了具有挑战性的三个任务:如何营建一条“无痕小径”,如何营建一条“无痕小溪”,如何建立一套适合城市公园需求的“无痕公园守护者”环境教育课程。在专家顾问的指导下,各分组成员按照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加入到三个任务组中,分别扮演不同利益相关方角色进行方案设计,并由各组选派的代表康洪莉、陈胜馨、商灵君做现场方案分享,给出了各自的需求分析、愿景规划、中短期计划、评估方法以及应对挑战的策略,嘉宾的中肯点评意见,使得任务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互动讨论的形式拉近了与会者的距离,三个任务成果的为下一步“无痕公园”计划构造了一个初步的雏形,也为下一步多方参与留下了合作的契机。

  研讨的目的是为了行动。此次研讨会为与会者提供了解决公园留痕问题的多方视角,在理解和共识中产生一些真实的连接,为今后多方参与,探索以环境教育和精益管理为核心的无痕公园管理之路打开了携手合作的窗口。面对当前城市公园面临的游客留痕问题和环境冲击,公园管理方在为市民游客提供休闲游憩服务产品的同时,也有强烈的意愿从源头治理公园游客留痕问题,在以宣传引导为主的三位一体游园管理策略基础上,寻求与社会多方共同寻求源头治理的策略和方法。

  “无痕公园”的概念和构想在上海植物园过去一年的实践中起步,产生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还比较有限,但经由此次研讨会得到社会多方力量的酝酿和催化,相信在各方合力的推动下,熠熠生辉、彰显市民美德的“无痕公园” 不久的将来会在申城现身。

  (文:李柯(无痕生态工作室) 图:周寅  审核:小熊猫  编辑:张雯雯)


要闻推荐
  • |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上海植物园    地址:上海市龙吴路1111号    电话:8621-54363369
技术支持:上海创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264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