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报道
精灵之约丨暗访夜精灵:听秋鸣虫之黄脸油葫芦
发布时间:2018-09-04          浏览量:6045          字体:【

“飞翅贵,玻璃脆,琵琶脆、长翼亮。”这便是鸣虫爱好者们对油葫芦的评价。油葫芦种类较多,内行们把它们分为体色偏黑的“黑葫芦”,体色偏棕的“红油葫芦”,翅薄而透明的“玻璃翅”,翅宽圆的“琵琶翅”等。从头部来分,头部额高者称为“寿星头”,头宽圆者称为“蒜头”,头浑圆者称为“珠头”,三者中以“寿星头”为贵。在上海植物园的“暗访夜精灵”活动中,小朋友们可以发现油葫芦属中的的黄脸油葫芦。

黄脸油葫芦.jpg

黄脸油葫芦,俗名北京油葫芦、天津黑虫、麦田褐蟋蟀,学名Teleogryllus emma,隶属于直翅目、蟋蟀科。体型较大,体长约18-25mm,体褐色或黑褐色,头圆呈黄色,复眼上方具淡黄褐色倒“人”字形眉纹,触角窝周围黑色;前胸背板黑褐色,侧板下半部淡色。尾须较长,色浅,超过后足股节。黄脸油葫芦在中国分布极广,几乎各省都有分布。

油葫芦面部.jpg

到了夜晚,大家在上海植物园里时常能听到黄脸油葫芦的叫声,声似“唧——吕吕吕吕——”,寻声觅之,发现黄脸油葫芦跟国内其他地区分布的黑脸油葫芦和南方油葫芦比较相似,特征比较如下:

黄脸油葫芦:头黑色,面部黄褐色,头部淡黄褐色倒“人”字形较粗眉纹,足黄褐色。

黑脸油葫芦:头部、面部及身体黑色,头部明显黄褐色倒“人”字形较粗眉纹,足黑色。

南方油葫芦:头部及身体棕色,面部淡褐色,头部较浅淡黄褐色倒“人”字形较细眉纹,足淡褐色。

另外国内还分布有无眉纹的银川油葫芦、污褐油葫芦和澳洲油葫芦等。

黄脸油葫芦喜欢栖息在田野、山坡的沟壑、岩石缝隙中和杂草丛的根部,白天隐藏在石块下、草丛中,夜间出来觅食、寻找配偶交配,雄虫筑穴与雌虫同居。当两只雄虫相遇时,与斗蟋蟀一样,会相互咬斗。

黄脸油葫芦在我国大部分地区1年发生1代,雌虫以细长的产卵针产卵土中越冬,翌年春末若虫孵化而出,夏末后成虫出现,可听到其鸣声,此起彼落,连续不断。黄脸油葫芦食性广,以各种植物的根、茎、叶为食。

新学期刚刚开始,学业之余不要忘记亲近自然哦!上植君将继续推送“精灵之约 暗访夜精灵”物种知识与活动精彩分享,敬请期待!

上海植物园——城市绿肺、健康旅游圣地,动植物精灵们在这里与您相约,欢迎您的到来。

“精灵之约 暗访夜精灵-上海植物园大型系列公益科普活动”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8dz2312200)

(文:郭江莉 图:网络图  审核:赵莺莺  编辑:谢臻阳 )


新闻动态
  • |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上海植物园    地址:上海市龙吴路1111号    电话:8621-54363369
技术支持:上海创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26475号-1